爸爸是從1986年開始養(yǎng)鴨的,聽說是繼承了爺爺?shù)氖聵I(yè)。論起他與鴨子的感情,比我還要深厚呢!與其說是他的鴨子,還不如說是他的“孩子”呢!談起爸爸的鴨子,真有說不完的事兒。
與鴨相伴的日子
“快點!把那條蚯蚓撿給鴨子吃!”這是爸爸的聲音。“我不敢!”我害怕地說!澳闳ゲ蝗?”爸爸的音量明顯提高了!安,我就是怕蚯蚓!”我反駁道。這時,我突然感覺到小腿有一股疼痛,是爸爸的竹篙過來了。我再也不敢說我不去了,只得眼淚朦朧、心懷恐懼的去拾起那條蚯蚓給鴨子吃。不僅僅是蚯蚓,還有泥鰍、毛毛蟲等,那么多我曾經害怕觸碰的軟體動物,如今一點也不怕了。
每到了暑假,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到處捉魚摸蝦,而我就得去田野里待著——看著爸爸的“孩子們”。如果不守著,它們就會去禍害別人家的莊稼,那樣就會招惹麻煩。我噘著嘴巴不愿意,可是我又不敢不聽他的話。我只得乖乖的扛著一根竹篙,在日光充足的田野里尋一片灌木叢,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。想念我的小伙伴兒也會去田野里找我。斑駁的樹影隨風搖曳,其間夾雜著我和小伙伴兒的小腦袋,我們談天說地,不知不覺就天黑了。這時,我便不那么埋怨爸爸養(yǎng)鴨剝奪了我美好的童年生活了。
全家總動員
“他一人養(yǎng)鴨,全家跟著受累!”媽媽皺著眉頭說。確實如此。今天李大媽來說鴨子弄了她家的菜,明天又是劉大嬸說鴨子進了她家的秧田?墒牵职謪s連個人影兒都沒見著。其實爸爸是個很勤勞的人,可他有一個愛好,喜歡麻將,只要有點空,哪怕看看也是好的。就因為他的疏忽,才有了這么些瑣碎的麻煩。難怪媽媽厭煩他,被別人說得受著,還要給別人家重新插秧。
如果碰到下雨天,就更麻煩了,這時就得全家總動員了。那些鴨子就像找不到家似的在雜草叢里到處亂竄,叫它們往東偏要往西。全家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,鴨子們終于回家了,可全家人卻一個個都成了落湯雞。那時我還小,有時餓得饑腸轆轆,坐在門檻上,從傍晚等到天黑,盼著早點見到爸爸媽媽的身影。
在山的那邊
山的那邊,不是海,而是爸爸的鴨。我一直不理解為什么爸爸要不辭辛苦,翻山越嶺,去離家?guī)桌锫,甚至幾十里路的地方去放鴨子。難道家門口的池塘就不能養(yǎng)鴨子了?有一天,我終于忍不住說出了口:“爸爸,您為什么非要翻過幾座山,去那么遠的地方放鴨子呢?”爸爸慢慢地解釋給我聽。原來,爸爸是為了節(jié)約養(yǎng)鴨子的成本。有時,爸爸還會帶上油布在田野里搭一個帳篷,在那里一住就是兩個月。
每到秋收季節(jié),人們割完了稻子,田間就會灑落一些谷粒。這時,爸爸就會帶上他的“孩子們”去飽餐一頓了。滿田的谷粒很快就被一掃而空。鴨子們的脖子都被谷粒撐得滿滿的,吃飽了就在田埂間興奮得飛來飛去,就像一群快樂的小朋友。這時,站在一旁的爸爸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。“噓......”爸爸的口哨響起了,這是爸爸對“孩子們”的呼喚,“該回家了!”它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整整齊齊的站在爸爸的面前,伸長脖子動來動去,好像是等待著爸爸的下一個命令。爸爸揮起手中的長篙,朝回家的的方向趕走幾只鴨子,其余的鴨子就會陸續(xù)地跟上去。到了家門口的池塘了,撲騰進去喝上幾口水,再大搖大擺地往鴨舍走去。
“一三,二三,三三......!边@是爺爺奶奶在幫爸爸數(shù)鴨子。每到傍晚,爺爺奶奶就會坐在小板凳上數(shù)鴨子。若是少了一只,就得趕緊去找。以前,爸爸只養(yǎng)了一兩百只,后來我們都長大了,需要的學費越來越多,為了生活,爸爸只能擴大養(yǎng)鴨規(guī)模了。從兩百只到五百只,再到一千只。要是像現(xiàn)在這樣,爺爺奶奶可就數(shù)不過來了。
為了兒女,為了家庭,鴨子伴隨著爸爸度過了幾十個春秋。如今他已年過花甲,我們都已成家,兄妹幾個都勸爸爸不再要養(yǎng)鴨了。他很固執(zhí),說他除了養(yǎng)鴨,不會干別的。
也罷!做慣了事情的人哪里閑得住呢!秋收過后,如果你來到巴水河畔的某塊秧田,如果你看見一個又黑又瘦,個頭不高,額頭黑得發(fā)亮的老頭兒,也許那個人就是我的爸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