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,我摔了一跤,卻讓我感到非常幸福。
下午放學了,下了一場雨。我像往常一樣戴著學校統(tǒng)一發(fā)的小黃帽,走在回家的路上。忽然一陣風吹來,掀飛了我的帽子。我一邊閃躲地上的小水坑,一邊追我的帽子。
“汪!汪!”一只大黃狗在巷口朝我狂叫,我嚇了一跳。看了看前面的一片水洼,奮力起身一躍。“撲通”!我摔了個大“馬趴”。哎喲,這一跤可摔得不輕:手上蹭破了一塊皮,校服也磕破了,身上沾滿了臟兮兮的泥土。
大黃狗被它的主人喝止了。我狼狽地往家里走,顧不得路人奇異的目光。
我走到家門口,滿腹委屈地敲門,開門的是奶奶,她一見我這樣,心疼地問:“這是怎么了?”在客廳看電視的媽媽和爺爺也尋聲來到門口,心疼地看著我。
“這是怎么摔的,和同學打架了?”媽媽著急的地問。我委屈的想掉眼淚,不過最后還是忍住了。還是爺爺會心疼人:“快進來,先去洗洗!
我剛準備洗澡,爸爸回來了,“喲,這是怎么了,被狗追了?”還真是這樣,爸爸一猜一個準。
我洗完澡,換好衣服,一家人圍著我,奶奶和媽媽聽我講完經過,囑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。爸爸則說:“這也是對你這個小男子漢的鍛煉!
極其狼狽的一跤,卻讓我收獲了家人的關心和教導,雖然手掌和膝蓋還有些痛,心里卻暖暖的,原來我在爺爺、奶奶、爸爸、媽媽心目中竟有如此的重要!
這一跤摔得真“幸!保
【主編評點】好的作文有不有標準?有。比如取材小,反映的主題卻比較豐富,即通常所說的“以小見大”,便是標準之一。
陶俊豪同學的這篇作文稱得上以小見大。當然我這里所說的“大”是相對的,并不是說他表現了多么宏大的主題。但他這篇文章卻是有意義的,這個意義便是“愛”。爺爺、奶奶、爸爸、媽媽的愛,這種讓人倍感溫暖的愛,是永遠也不過時的文學主題。
而表現這個主題的材料卻極其單純,一次意外的摔跤。小孩子摔跤是家常便飯,不值得大驚小怪。但陶俊豪的這次摔跤卻有點特別,那就是受了驚嚇。受了驚嚇而摔跤,家里人自然會有不同的對待。正因為有這種不同的對待,陶俊豪同學才收獲到了滿滿的親人之愛。所以他不僅不為這次意外的經歷感到沮喪,相反還倍覺幸福。因為有親人的關愛,小小的疼痛根本不算什么,愛可療傷,這個主題便水到渠成的表達出來了。
單純的事件,短小的篇幅,清通的敘述,是這篇作文的特色。這對有經驗的大人不算什么,但對初中一年級的孩子卻是重要的,是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的。從這篇作文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經驗:寫記敘文最重要的是具體,是切口要小。又提到廢名?箲(zhàn)時期,廢名回到家鄉(xiāng)教小學,因為有感于學生作文的假大空,招生考試的時候,他給出的作文題竟是:水從山上下來,請為它寫一篇游記。有具體的事件,有特定的時空,又能激發(fā)學生的想象和聯想,可以說這是很好的作文題。命題也好,自己寫文章也好,都不要空洞和貪大,特別是對小孩子,我以為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。
瞿沙莎老師將這篇文章推薦給“梧桐樹”,證明她是明白這個道理的。有這樣的老師作指導,學生一定會寫好作文。